考察小分队:城市设计学院文化城市二年级
带队教师:冯欣、付政
考察地点:苏州、上海、杭州
水巷人家
外滩黄昏
从4月16日开始,我们带着城市设计学院文化城市二年级影像小分队前往苏州、上海、杭州三个城市,这次城市亲历(下乡)课题要求学生用影像去探索传统文脉在当代城市空间发展中的消逝与融合,在影像创作过程中,建立起自我与城市空间的联系。为此我们专门前置了相关纪录片课程,要求本组的同学选修。
古代和近代,苏沪杭作为中国的经济和文化重镇,形成了各自悠久的文化传统和独特城市空间。当代中国以前所未有的加速度向前发展,这些东部城市在经济发展上始终立于潮头。现代经济高速发展与传统城市空间、传统文化脉络形成的冲突与碰撞、融合是我们在这次城市亲历中希望同学们去观察和思考的。即便拍摄周期只有短短十来天,也希望他们努力寻找和体味这种历史性大碰撞的吉光片羽,从微观的、个人化的影像中窥见这个时代的斑斓姿态。城市空间面貌的变化是持续、宏观、无所不在的,存在于整体空间的局部场景、个人,以及他们的生存况味,同学们敏锐的镜头是可以去捕捉的。
苏州是个特别讲究、不凑活的地方。无论是园林营造的工匠精神,还是普通市民的生活态度,都离不开“讲究”二字。体现在艺术创作上,这种讲究曾经为古代中国创造了辉煌的文化。苏州是个“水”的城市,人的性格、方言都有水的因子。四通八达的水网河道曾是这个城市的血管,与苏州人的生活密不可分。现在这些河道沉静了。门前屋后通到河面的台阶,极少看到有人洗衣服、搬运生活物资。偶而有观光船或环卫船通过,提醒我们这些河道曾经的喧嚣与繁华。虽然世事变迁,河边的馄饨小店,人们依然进进出出,白色小楼依然倒映在水面上,“水”依然见证着这个城市的文化传承。
老师和同学们分小组在小巷中,在茶馆里,在高楼上,用影像纪录下自己与这个城市的相遇,纪录下自己与这个时代的相遇。苏州只是开始,整个城市亲历也只是开始。
汉口路夜景
街舞馆
城市设计学院 冯欣/文图
宣传部 何逸凡/编
2019年5月4日